朱元璋对解缙的才学很是赏识。一天,他突然对解缙说:“宫中昨夜有喜,你不做诗一首?”
一财主为其母摆寿宴,多次邀请唐伯虎,伯虎推辞不得,只得出席。席间,财主请伯虎为其母题诗以贺,伯虎在众人面前更不好推辞,乃乘酒兴挥笔写了第一句:
财主五兄弟脸上顿现怒色,“婆娘”有鄙视之意,“不是人”的评价任谁也受不了啊。伯虎不以为意,稍一醮墨,题出第二句:
财主五兄弟脸色立即阴转晴,厅上掌声一片。掌声未已,伯虎又挥毫写下第三句:
这还得了?财主五兄弟怒目圆睁,几乎要挥拳了,虽然财富的积累过程的确有剥盗之嫌,可也不能当这么多人面来羞辱啊!伯虎微微一笑,写下了最后一句:
宾客们掌声雷动,财主五兄弟眉开眼笑。五个人能到天上去偷蟠桃,也非俗子啊。九天仙女又吃了能长寿的蟠桃,可是万寿无疆了!这个马屁拍得可谓惊险刺激而绝妙。
这天,太守官邸高朋云集。酒过三巡,太守命人取出银子,同时笔墨伺候。祝枝山大笑接过银子,挥笔题下:
在场人无补拍案叫绝!有了后面这几句,“送别”的主题和女子不愿男人离去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,前面那四句俗鄙语顿时被化腐朽为神奇。在一片赞叹声中,祝枝山拿了银子与唐伯虎扬长而去。
明太祖朱元璋未登皇位时,曾带兵过安徽某地的不若庵。寺僧不知他是谁,就问其尊姓大名。朱元璋心想,我纵横天下,你却还问我姓名,实在是太不像话。但他原来也做过和尚,不好发作,就不搭理他,只在墙上题诗一首:
皇上的诗连鬼神见了都发愁,这实在厉害啊!虽然洗了,豪光都能冲到天外的斗宿、牛宿上,皇上的诗神啊!皇上自然因此留了他的小命了。
朱元璋有次微服出巡,至金陵(南京)郊外燕子矶附近一渡口,等船时,旁边有一些举人畅谈甚欢,并商量好每人题一句诗以吟当地美景。
这个句子气势磅礴。这么大的燕子矶只是一个秤砣,秤杆、秤钩在附近找不到啊,就是找到了,又秤什么呢?其他举人接不上了。朱元璋大笑道,我来吧:
远处天上还真有道彩虹!举人们连连称妙,并急问下句。朱元璋不慌不忙吟道:
朱元璋这时却打住了做沉吟状。举人们心想,最后一句看你怎么来。没想到朱元璋片刻又吟出:
举人们大惊,不知此乃何许人也,诗才超群,口气尤大,将江山视为己物,担心受到牵连,吓得赶紧溜了。
(二)
自己拍自己的马屁诗
明代有一人,读书一辈子总也考不中,也娶不到老婆,到了73岁时终于考上了秀才,还娶了位13岁的小姑娘。那时,夫妻结婚前很多互相不知道对方的详细情况乃至模样。晚上,小姑娘见夫君很老,便问其年龄。老人吟诗一首:
读尽诗书五六担,
老来喜得一青衫。
佳人夜问年多少?
六十年前亦十三。
备注:“青衫”是秀才的代称。
六、讽刺型马屁诗
明代一知府,到任不久就上调了,但他还是搜刮了无数财宝。州衙各种行李都收拾干净了,临行前,画了一幅当地山水,请工诗的一位手下题诗一首以增色。手下对自己没有升官很失望,但又不敢不题,沉思良久,乃题曰:
来如猎犬去如风,
收拾州衙大半空。
只叹江山移不动,
挥毫描入画图中。
知府竟没看出讽刺味道,以为手下夸他对这个地方感情深厚无法割舍,连夸好诗,还赏了手下不少银两。
七、石达开的诗
石达开其实是个颇有文才的将领,有次他去理发,理发店老板答应不收他的钱,但要求他为理发店题一对联,他立即挥毫:
磨砺以须,问天下头颅几许?
及锋而试,看老夫手段何如!
此联双关,写理发店的同时也写出了自己的狂气,至今称绝。后来,他率10多万大军转战贵州大定的苗族地区,当地人用杂酒(黄豆、裨子、包谷、稻谷等酿造的酒)招待他,他虽然觉得酒并没有好到哪里去,但感动于他们的热情,乃即席赋诗一首:
千颗明珠一瓮收,
君王到此亦低头。
五峰环抱擎天柱,
吸尽黄河水倒流。
前两句把酒比喻成绝时佳酿,后两句,“五峰”喻五个手指,“擎天柱”喻酒瓶。用“吸尽黄河水倒流”喻抓起酒瓶一饮而尽,豪迈气概与酒之香醇同时体现,堪称绝妙!
评论